郡望与根文化
郡望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。无论是研究中国的姓氏文化,还是进行
寻根问祖,都离不开每个姓氏的郡望。
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建置、行政区划。郡的设置开始于先秦,盛誉于
汉魏六朝时期,唐朝以后逐渐被废除,宋代以后就彻底不见郡的设置。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,将全国分为36个郡,西汉继承秦制,又将 全国分为103郡。
所谓“郡望”,有两层含义。其最初的含义,就是指一个郡中的望族。这些
宗族世代聚族而居,人才辈出,冠盖连绵,门第高贵,家世显赫,为当地 郡人所敬重和仰望,亦名闻天下,为世所称颂。 一个郡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望族。敦煌出士文献中就有多种“天下郡望氏 族谱”,即按州郡记录每郡的望族。宋代的地理学著作《太平寰宇记》中, 也在每郡之下记录该郡的望族大姓。
后来,郡望又有了另一层的含义,就是指一个家族的根源和发源地。一个
姓氏或家族的郡望,就是指这个姓氏或家族所发源的某个郡。因此,当郡 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已经消失的时候,郡望却能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, 成为各姓各族寻根的依据。 郡望在古代具标明出身、通婚与入仕功能。 郡望有两个功能,一是社会的功能,即通过郡望来标明出身,为人们通婚姻、 入仕途提供参考;另一个是宗族的功能,即为人们寻祖问根,联宗认亲提供 参考。
郡望之称,始于东汉末年,盛于魏晋隋唐时,至今仍在华人世界中沿用不变。
各姓的郡望,其形成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。一般来说,在郡望的兴起阶段,
也就是汉魏时期,一个姓氏大都只有很少几个郡望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 许多姓氏的郡望都有所增加。隋唐时期的郡望有一个显著的特点,那就是 在许多新的郡望兴起的同时,一些魏晋六朝时期的旧郡望渐渐被人抛弃不用。 宋朝时期,各姓的郡望基本上都是迅速减少,其实是各个姓氏都在由许多分散 的郡望逐渐统一到某一个著名的郡望上来。因此,宋代以后,绝大部分中国的 姓氏都只剩下一个统一的郡望。此后近千年来,中国各姓的郡望情况,就基本
都没有多少变化了。
人们提起历史上的一些显姓大族,往往在其姓氏面前冠以地名,如京兆段氏、
博陵崔氏、颍川陈氏锺氏、太原王氏、陇西李氏、琅玡王氏等,姓氏前面的地名 就是此姓的郡望所在地。郡望不是姓氏,但却与中国古代姓氏文化有密切的联系。
那么,什么是郡望呢?所谓郡望,顾名思义,就是一郡之望族的意思。因此,
郡望是显姓世族的标志,它将同一姓氏中的豪门与寒门、世族与庶族区分开来。
郡望既然是贵贱显著之标志,因此也就成了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依据,
魏晋时代的“九品中正制”就是一种依赖郡望选拔人才的制度,因此,从魏晋直到 隋唐,名门望族对自己在国家谱籍中的地位都十分在意,想方设法在其中占据 显要位置。郡望还是名门世族论婚联姻的依据,一般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,名门 世族的婚姻更是非望族不娶,非望族不嫁。 | |||
Tuesday, March 28, 2017
锺五一:郡望与根文化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